我的儿子吕名威,今年20岁,是江苏警官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,担任校自管会副主席。生活中的他喜欢音乐,热爱体育,尊敬师长,团结同学,是一个活泼、阳光、积极向上的大男孩。他的健康成长,和学校、老师的教育息息相关,也和家庭的引领、培养密不可分。在此,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陪伴孩子成长的体会和做法。
一、合理引导,助推孩子的学习成效。古人云:“适合的,才是最好的”。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,因此,我们从不照搬书本、他人成功的经验,而是寻求适合自己的引导方法,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而且很不平坦道路上,给于加倍的关爱和引导,增长他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。记得我儿子刚上初中时,语文阅读题总是做得不好,作文也写得很普通,有时语文一门课程的得分比别人低十几分,他非常着急、悲观,认为语文成绩会拖住自己考上重点高中的后腿。针对这种情况,我们一方面和老师联系,请老师帮他一对一具体分析,找出失分点,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、注意答题的全面性。并引导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,抓住睡前、上厕所等空隙,阅读《读者》、《意林》、《扬子晚报》等报刊杂志,全家人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读到的趣闻轶事,激发他阅读的兴趣和答题的灵感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初三时,他的当堂完成作文—《牵手》,被老师在全班阅读、表扬。中考时,150分的语文试卷,他考了138分,单科名列全班前三。至今,他也一直保持着每天读书看报的好习惯。
二、言传身教,做好孩子的示范表率。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,一言一行都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。这种作用,往往比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要强烈、深刻得多。孩子善于模仿,父母一次不良的身教,往往就把许多次口头要求的效果完全抵消。在孩子面前,我们能够正派做人、勤于学习、努力工作、乐于助人。注意提高自身素质,自觉遵循做人的操守,恪守道德规范,给孩子做出榜样,养成了孩子博爱、同情、宽容的品德。每年的三八节、父亲节、母亲节、父母生日,孩子都会打电话或发微信问候,传递着浓浓的关爱与温暖。
三、欣赏尊重,激发孩子的责任担当。日常生活中,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,经常专心致志地听他谈他的活动圈子的人和事。我们也非常重视他的想法和要求。如,上小学时,他常常要求我们陪他下五子棋,我们会在他完成作业后和他杀上几盘,活跃一下气氛。节假日,会陪他看一会电视,一起分享共同欣赏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快乐时光,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。他七岁时对乒乓球产生兴趣,我们帮他报培训班,并买了一个乒乓球桌放在家里,有空时,父子俩一起打球,你来我往的乒乓球声、相互切磋的欢声笑语,构成最优美的和谐乐章。上中学时,他喜欢打篮球,他爸爸经常陪他一起练习,纠正动作,传授技巧,让他成了班上的篮球队长。他儿时的毛毯、不同时期的校服和照片,我们都像宝贝一样收藏着。他长大后所买的衣服都由他自己选择,父母买衣服也请他当参谋。家里买什么车子、家具、怎么装修房子、投资什么项目等等也都听听他的意见。细微之处,让他充分体会到他作为家庭成员对这个家庭重要和责任。他放假在家,会像一个大男人一样检查煤气、门窗、电气是否关好。远在南京上学,他也会经常打电话来询问家中的大事小事,并经常叮咛、嘱咐。在大学,他策划了校篮球赛、拔河比赛、朗诵会等许多活动;每天安排好纪律、卫生、出勤检查。2016年4月,由他担任组长的《基层民警执法违纪问题研究》被列为国家级课题项目。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,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。如何教育好子女,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。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,只要家长全心全意地关爱孩子,尽职尽责地培育孩子,就一定会有所收获,一定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。